李茀莘 原名李福星,著名国画家,集大艺术学院教授,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会员,福建省美协理事,美国东方艺术家协会顾问,先后获得教育部颁发的“曾宪梓优秀教师奖”和“陈嘉庚教育成果奖”。作品入选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美展和全国百年中国画展;和夫人庄月君创作的《海这一边》获首届“中华杯”全国中国画大奖赛金奖,作品《海角》获七届全国美展银奖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教育部和多家省级美术馆、博物馆和海内外众多收藏家收藏。李弗莘的艺术特色李茀莘少年时期就读于厦门美术学院,后进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得到潘天寿、周昌谷和方增先、陆俨少等名师的亲授,打下了扎实的西画和中国传统绘画基础,是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画坛创新热潮中涌现出来的著名实力派人物画家。李茀莘的画具有一种朦胧美和装饰美。他把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以及对绘画语言的独特把握集中到一个基点,以朦胧性和装饰性为基调,开始了属于他自己的新的艺术之路。在朦胧美的追求上,李茀莘发现了中西绘画艺术中意象的融合,意象由表层向深层的跨进。李茀莘在画面上力求单纯而含蓄地表达现实生活中内在的丰富和多样,并表现出作者思想和感情的多意性,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由于追求含蓄、朦胧之美,他的绘画语言发生较大的变化,充分发挥纯净、淡雅、隽永的内涵。李茀莘不仅没有摒弃原有的良好绘画功底,他较好地处理了自律性和他律性的辩证关系,如适当运用传统没骨法,对原来严谨、流畅的工笔画长线条则作了弱化处理,但正是这或隐或现的线条,巧妙地起着表现结构、明暗的分界作用。同时,他改变了原来工笔画中强调的热烈、明快物体因有色块组成,而形成笼罩整个画面非常柔和、对比度微弱的统一调子,局部色调的减弱和受制于统一色调,他又追求用色的清澈、纯净,在和谐、淡雅中表现情感的倾向性。我们说这些线条和用色上的弱化,只是对画家原来技法而言,从另一角度而言,它反而使作品具有现代感和传统绘画的韵味,并使画家笔下的朦胧性不失力度和深度,具有一种恢宏独特的气度。在组织画面上,李茀莘不受传统构图法的限制,他除运用散布透视,还适当吸收平面构成法则,追求多样构成组合以及装饰性,使画面不致芜杂、琐碎。他力求画面人、景、物浑然一体,使空间显得更为深邃、宁静和苍茫,在虚淡迷蒙中,包含着无穷的意趣,荡漾着人物的情感。这空间分明是弥漫着精神性的空间,这空间又因每幅画作的特定情景而相异。李茀莘画人物,着力于捕捉人物姿势、情态的表现,即人物全身造型、动作的情感趋向,形体的美以及韵律节奏感,让人在欣赏中体会这些形体语言中的深意和热烈感情。像《南来的风》一画,强烈的韵律节奏犹如音乐,画家并未刻意安排情节,却把更多想象的余地留给欣赏者,使人在美的感受中完成艺术境界的再创造。朦胧性、多意性、装饰性、抒情性这些因素构成了李茀莘含蓄、隽永、朦胧、宁静、清新、深远,既扎根于传统,又富有现代感的独具一格的画风。可以说,特定的审美内容诱发了审美形式趋向丰富;强烈的形式感推进艺术内涵的升华,这就是李茀莘艺术作品的成功之处。